各县、自治县、区委组织部,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市直各单位党委(党组),省属以上驻市各单位党委(党组):
根据市委、市政府承发[1993]8号文件关于“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每两年进行一次”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第十六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推荐、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和基本条件
(一)选拔对象
在全市范围内,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近年来为我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目前仍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农民等均可作为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推荐对象。
(二)基本条件
1、道德品质要求
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家庭美德和职业操守。
2、专业技术水准要求
(1)自然科学类
在自然科学理论研究或应用技术研究中,取得创造性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和生产实用价值,成果推广应用后,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技术水平得到市内外同行专家的公认,且获奖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研究成果获得1项以上国家级一、二、三等奖(主研人员限定为: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4名);
②研究成果获得1项以上省、部级一、二等奖或2项以上省、部级三等奖(主研人员限定为: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4名,三等奖前3名);
③研究成果获得2项以上市、厅级一等奖或3项以上市、厅级二三等奖(主研人员限定为: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三等奖为在该成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首要完成者)。
工业交通建设领域。在工业企业方面运行良好,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或工业研发能力比较强,所发明创造的新产品经济效益显著,并获得国家专利;在交通、建筑、电力、水利、暖通等领域勘察设计或城乡规划设计的成果获得市级以上正规奖项,所勘察设计、规划设计的有形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农业领域。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引进、推广等方面做出优异成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是我市公认的农业专家,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医药卫生领域。具有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解决重大疑难病症,在研发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方面有一定造诣,研究成果获得市级以上正规奖项,是我市公认的医疗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2)社会科学类
理论研究领域。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研究成果居省内外领先水平,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我市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研究成果获得1项以上国家级一、二、三等奖(主研人员限定为:一等奖前3名,二、三等奖前2名);
②研究成果获得2项以上省、部级一等奖(主研人员限定为前2名);
③独立出版1部或主编2部以上有一定影响和较大学术价值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著作,并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论文10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首席作者)。
文化艺术领域。在文学、艺术、戏剧、摄影、绘画、书法、影视等方面造诣较深,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创作发表或表演的作品获得国家级正规大奖1项以上;
②创作发表或表演的作品获得省级正规大奖2项以上,并获得市以上行业荣誉称号。
新闻领域。累计采发稿件100万字以上,新闻性、时效性强,具有良好的社会舆论效益,其中在近五年内至少有1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或至少有3件作品连续获得省级好新闻一等奖(作者前2名或编辑第1名),同时获得市级以上本行业荣誉称号。
教育教学领域。在我市教育教学工作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从事大中专院校教育工作,独立出版1部或主编3部国家大中专院校正式教材,在教育领域产生一定影响,并在省以上正规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1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教学成绩显著,所教学科成绩连续三年以上在全市领先,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大赛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同时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③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为我市发展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受到省级以上正式命名表彰,训练方法科学,所培养运动员在国家正式比赛获得前3名以上的好成绩。
(3)其他类
工人。熟练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能,技能水平得到市内外同行专家的公认,拥有技师以上资格证书,并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励者。
农民。在我市农业领域影响力大,群众公认度高,带头和带动致富能力强,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被市级以上有关部门或同行专家认可,其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②善于钻研农业科技,在改良种子、土肥、农机具等方面拥有1项以上国家专利;
③在民间工艺传承、弘扬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同行专家认可。
在其它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或达到上述类似水平者。
上述获奖成果和创作发表、表演的作品系指由各级政府部门和本专业学术组织设立颁发,并得到社会承认的正规奖项。获奖成果或作品均以近4 年为主,而且在两项以上获奖成果或作品中,其中一项必须是近2年获得的。获奖成果和作品均以获奖证书或相应的佐证材料为依据。
以上条件仅作为选拔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基本条件,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最终人选的选拔要根据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层次、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按有关程序择优选拔。
二、推荐程序
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推荐工作要按照系统归口负责呈报。各县区、高新区参评人选由县区委组织部、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组织遴选、呈报,市直中小学、市属医疗机构参评人选分别由市教育局、市卫计委统一组织遴选、呈报,其他市直单位仍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或人事隶属关系呈报。具体工作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负责,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法进行。
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同行学术组织推荐,所在单位党组织在广泛发扬民主、全面衡量的基础上,对照市管拔尖人才选拔条件和有关要求,初步提出拟推荐人选,公示无异议后,集体研究明确推荐意见,并认真组织呈报材料,报县区委组织部、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呈报部门党委(党组)。
县区委组织部、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呈报部门党委(党组)对基层单位推荐的人选要进行认真考察,核实有关奖励证书和其它材料,并组织群众座谈、同行专家(一般由专业学会或本行业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评议,经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并以县区委、高新区工委、呈报部门党委(党组)文件写出推荐报告(独立呈报的,以单位党委、党组名义直接形成推荐报告),连同其它有关材料组卷报送市委组织部。
市委组织部对各县区、高新区,各单位推荐上报的人选先进行审核、登记,并进行初选,然后将符合条件的全部人选按所学专业和归口行业,分别提交相应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专家评审委员会提出建议名单,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后,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最后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
三、呈报材料
各县区委、高新区工委、呈报部门党委(党组)在推荐上报人选时,需报送下列材料:
1、县区委、高新区工委,呈报部门党委(党组)推荐报告(报告中要体现推荐组织情况、公示情况、单位意见及排序、人选实绩等);
2、《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人选汇总表》(单独呈报);
3、《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审批表》(单独呈报);
4、《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呈报表》;
5、被推荐人选的实绩材料(近四年);
6、中学教师近三年教学成绩排序证明材料;
7、群众座谈材料和同行专家评议材料;
8、推荐人选公示材料;
9、荣获各种奖励的证书复印件、获奖文件复印件和科研成果主研人排名的佐证材料;
10、出版著作(封面、版权页)、论文(刊载刊物的封面、目录及代表性论文全文)复印件;
11、同级纪检部门证明材料;
12、《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13、其它有关材料。
上述材料,除《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审批表》报送一式二份外,其它材料各一式一份,相关呈报材料按要求组卷报送(见附件5)。
四、有关要求
1、选拔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是市委、市政府为提高我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才积极性、创造性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县区委、高新区工委、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做到选拔对象公开、选拔条件公开、被推荐的人选公开,使每位人才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要认真收集、整理好被推荐人选的有关材料,按要求及时报送。
2、推荐评选工作要注意向经济领域、基层一线倾斜,加大产业人才推荐评选力度,把重业绩、重能力、重创新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完善以业绩为重点,由业绩、能力、知识、品德和贡献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标准,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对企业生产一线参评人员,要把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以及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的贡献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3、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对每位推荐人选都要把好“政治素质关”、“专业水平关”和“群众基础关”。各申报单位在组织推荐过程中,要把推荐人选资格条件、推荐程序、申报人选提交的有关材料等内容的公示工作做好,公示时间不低于5个工作日,未经公示人员一律不得推荐。
4、要严肃纪律,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和压制、埋没人才现象的发生。申报人要对自己提供的获奖证书等全部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负责;所在单位和呈报部门要对申报人是否符合拔尖人才条件及职业道德、业绩成果和填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要坚持“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双承诺”制度。申报人和推荐单位、呈报部门负责人在《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签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做出承诺,承担责任和后果。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取消本次参评资格,且四年内不得参评,并视情况对本人及所在单位、审核人、呈报部门进行全市通报批评。
各县区、高新区、各呈报部门要抓紧对这项工作落实,务于2016年4月15日前将推荐人选相关材料报送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市委人才办)。
相关附件请到cdswzzbrck@126.com下载,密码:2021116。
联 系 人:郭爱君 陆荣强
联系电话:2021116。
附件:
1、《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呈报表》
2、《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审批表》
3、《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人选汇总表》
4、《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5、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审材料组卷要求
中共承德市委组织部
2016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