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探索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学科)和课程认证评价体系,建立专业(学科)和课程评价机制,引导各专业(学科)和课程按照标准和规范开展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决定开展专业(学科)认证和课程认证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适应学院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聚焦专业建设,深化“三教”改革,以专业(学科)认证和课程认证工作为抓手,建立专业(学科)和课程的质量诊断改进机制,持续提升专业(学科)建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主要目标
1.建立专业(学科)建设质量标准,发挥专业(学科)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专业(学科)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培育1-2个左右认证结果为优秀的专业成为国内高水平专业,培育2-4个左右认证结果为良好的专业成为省内高水平专业,认证5-8个院级高水平专业(学科),加快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全面提升专业(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2.建立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发挥课程教学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教师树立“质量第一”的课堂育人价值观念,积极主动深化“三教”改革,探索创新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认证10门左右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院级“金课”,培育5-8个左右省级和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预防和消除“水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增值发展。
二、认证组织
成立专业(学科)认证与课程认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学科)认证与课程认证工作的统一部署。下设专业(学科)认证与课程认证工作小组,由教务处、科研中心联合成立,负责专(学科)业认证和课程认证的具体工作实施。
1.专业(学科)认证与课程认证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卜立新 王兴华
副组长:刘俐宏 王亚茹 张新启 王海鹏 侯鸿昌
成 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2.专业(学科)认证与课程认证工作小组
组 长:张新启
副组长:齐世杰 黄丽丽
成 员:何扬 李梦妍 冯静 各系部主任及教学主任
三、评价标准
制定《星空游戏app安卓免费版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试行)》(附件1),设置生源情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教学资源、社会服务、培养质量和综合影响8个一级指标,28 个二级指标和58个观测要素,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业认证量化指标体系。
制定《星空游戏app安卓免费版学科建设质量标准(试行)》(附件2),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社会服务和综合影响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24个观测要素,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认证量化指标体系。
制定《星空游戏app安卓免费版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试行)》(附件3),针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环节,设置课程设计、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及评价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认证量化指标体系。
为确保认证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评价标准具体指标体系可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报领导小组审核后修订执行。
四、认证程序
(一)专业认证工作程序
1.数据采集
专业认证所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有1届以上毕业生的专业(含专业方向),新专业暂不参与认证。专业认证工作启动后,各系部根据文件要求,安排各专业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业评价与认证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填报,经学院审核后系统提交上报。
2.数据审核
根据职能归属,由教务处、组织人事处、科研中心等职能部门按照《星空游戏app安卓免费版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试行)》的量化指标体系,对每一观测要素进行审核和评分,评分结果系统自动汇总。
3.结果认定
学院专业认证工作小组根据专业认证的得分和排名,按一定比例或分数标准,提出各专业建设质量等级认定的初步建议,报请学院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审核认定。
学院对专业建设质量实行动态等级认定,专业建设质量等级分为“优秀(一流)”(约15%)、“良好(重点培育)”(约25%)、“合格”、“基本合格”和“待改进”五个等级。
专业认证对专业建设质量的等级认定,不否定此前已经获得的省级或国家级重点专业、骨干专业、高水平专业等专业建设水平认定;但此类专业只有在该轮专业认证结果中排名靠前的规定比例范围内,方可被认定为校级“优秀”和“良好”专业。
专业认证结果排名靠后的专业,由学院专业认证领导小组根据该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专业整体建设质量,相对确定其为“基本合格”或“待改进”专业,“基本合格”或“待改进”专业不设置比例。
4.结果应用
(1)专业结构的优化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发展思路,对专业认证结果排名靠前的“优秀”和“良好”专业,学院将进一步加大经费、师资和设备等办学资源的投入,培育和打造学院品牌和特色专业,并作为今后优先遴选推荐申报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等重大建设性项目的主要依据。
(2)专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专业认证结果为“基本合格”或“待改进”的专业,给予1-3年的专业诊改期,学院根据专业诊改和建设情况,结合专业整体发展规划,实施专业整合、停招、撤销等专业结构调整措施。
5.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与改进
首次专业认证工作将对所有符合认证要求的专业开展一轮全面的专业认证,全面专业认证的周期一般为三年一次。同时,学院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专业建设质量诊断性评价,并将结果报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各专业要根据每一轮专业认证结果,查找各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并落实具体的专业建设质量改进措施,规范撰写并提交《××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各系部要认真按照专业建设质量观测要素和达标标准,加强专业内涵质量建设,促进各专业不断提高建设质量。
教务处根据全校专业认证结果,查找学院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撰写学院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与改进综合报告,并报学院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学科认证工作参照专业认证工作程序进行。
(二)课程认证工作程序
1.学习培训
开展培训讲座,通过学习课程认证标准以及认证程序、项目(任务)型课程的整体设计、信息化教学等,使全体教师充分理解课程认证的重要性,认同开展课程认证的必要性,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自主性,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组织报名
课程认证工作采取分批分期有序推进。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认证,鼓励课程团队报名,团队成员必须实际承担课程的授课和建设任务,一般不超过4人。
3.材料填报
参与课程认证的课程负责人需在课程评价与认证管理系统中按照要求上传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料。
4.组织实施
以一个学期为一个认证周期,通过初步遴选后,课程认证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团队根据课程认证标准对教师提交的课程设计材料进行线上评审,评审得分80分以上者方可进入课堂实施阶段。课堂实施阶段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听课组专家对被认证的课程进行随机听课,填写课堂教学观察及评价表,提交书面反馈意见。
5.结果认定
根据课程认证成绩,将教师开展课程认证评定为A(优秀,90分以上)、B(良好,85分-90分)、C(合格,80-85分)三个等级。没有通过认证者,可向教务处申请教学诊断服务,助其改进教学。
6.结果运用
(1)课程认证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2)认证达到A级的课程,认定为应职院“金课”。学院重点培育该课程的建设,根据建设情况给予一定经费支持,重点推荐申报各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同时“金课”负责人也作为学院教师名师评选的重要条件。
(3)认证达到B级的课程,认定为应职院“优质课程”。学院优先培育该课程的建设,优先推荐申报各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
(4)认证达到C级的课程。学院支持鼓励该课程的建设,支持申报各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
7.后续管理
课程认证完成后,教务处对认证课程的后续建设进行过程管理,教务处定期对认证课程的课堂实施情况进行听评课考核,如果后续课程实施成绩低于80分,报领导小组审核后可取消该课程的认证结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院加强对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视,充分发挥认证专家团队的指导作用,把教学诊改工作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立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整合多方力量,统筹推进学院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持续深化。
2.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各部门配合的协调沟通机制,做好工作指导和服务保障。加强专业(学科)认证和课程认证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完整准确的数据库,为认证工作提供基础。
3.加强制度保障。学院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专业(学科)、课程建设认证工作。将课程认证的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如项目申报优先、职称评聘优先等,以激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课程认证。
4.加强总结反馈。在每一个认证周期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多渠道收集反馈信息,评估认证工作效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及出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认证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星空游戏app安卓免费版专业(学科)认证与课程认证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