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是基于“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哲学原理而生成的平面造型艺术,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文化意蕴与艺术美感。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帮助老师和同学们拓宽对中国民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视野,直观了解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以及剪纸艺术的创作知识,切身感受剪纸艺术创作的乐趣, 津承艺术设计学院于5月6日19时特邀丰宁满族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俊凤老师,在图书馆报告厅展开了一场“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精彩讲座。
此次活动由津承艺术设计学院教学主任张娜主持,张主任首先介绍了石俊凤老师,强调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并对参与活动的同学们提出几点期望:一是不忘传统,二是注重原创,三是保持谦虚的态度,希望同学们能将今日所学带到将来的课堂学习中,做好文化的传承。
整堂讲座十分精彩,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承德市终身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十届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第九届党代表,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承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石俊凤老师结合她创作的《室上大吉》《和平有象》《塞罕坝精神四条屏》《避暑山庄全景图》和《星空游戏app安卓免费版行政楼》《星空游戏app安卓免费版大学生活动中心》等部分剪纸作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门类、丰宁满族剪纸在承德地区非遗中的地位以及丰宁满族剪纸的艺术特征等内容,全面介绍了剪纸的工艺特点、题材特征、传承脉络、剪纸的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让大家深刻体会了丰宁满族剪纸作品的文化内涵。
2013年作品《室上大吉》被中央文明委作为“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通稿在天安门广场及全国各地公共场所展播。
接着石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与剪纸的故事,她认为剪纸可以改变命运,在这个过程中她坚持"心中想大事,手中做小事"的理念,正是着样的信念在支持她。石老师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要执着做一件事,坚持做身边事。
此次我校开展的丰宁满族剪纸讲座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更培养了同学们对我国优秀民间艺术剪纸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感受了丰宁满族剪纸的魅力,提高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排版:闵紫轩
初审:朱玉兴
编审:张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