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集聚弄潮儿,凤凰飞出紫烟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诈骗手段也在日益翻新,令人防不胜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诈骗意识。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内容,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一、电信诈骗篇
1. 电信诈骗定义: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2. 常见手法: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伪造和冒充招工、婚恋、贷款、中奖、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3. 预防方法:
- 不接陌生人电话,不点陌生链接,不扫陌生二维码,不下载陌生软件。
- 上网时不透露自己和家庭的相关信息。
- 不向陌生人透露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
- 警惕慎用公共免费网络。
- 有疑问及时拨打110或找家人、老师帮忙。
二、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如何反诈防骗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无论是成人还是老年人,都要提高警惕,预防各路诈骗!其实,识别骗术并不难,今天再教大家几招:
(一)4个“不要”
1. 不轻信。遇事冷静,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多思考、多商量,不轻信陌生人。
2. 不泄密。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
3.不汇款。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4.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二)6个“一律”
四、温馨提示
1.大学生应定期审视个人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确保安全无虞。建议精简应用列表,仅保留学习、生活必需的软件,主动卸载非必要的游戏、社交及潜在风险应用,减少被骗风险。
2.警惕“免费诱惑”,尤其是针对游戏内虚拟物品的陷阱。大学生应明白,真正的价值在于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而非虚拟世界的装扮。对于声称“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等诱惑,保持清醒头脑,不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更不应私下交易,以防被骗。
3.面对游戏时间限制等规定,大学生应自觉遵守,培养自律意识。对于声称能解除未成年人游戏限制的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这往往是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切勿轻信他人,更不应为了绕过限制而使用家长或其他人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以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财产损失。记住,诚信守法,是保护自己免受诈骗的重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