荈赋
杜育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
厥生荈草,弥谷被岗。
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
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
器泽陶简,出自东隅;
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沈华浮。
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注释】
①荈(chuǎn):古代对茶的一种称呼。最初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晋郭璞:“早采者为荼(即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②岷方:山岩低谷。这里指加工茶叶时应用清泉水。
③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④陶简:茶具。
⑤东隅:茶具的产地,即越州陶缶(今浙江绍兴,以产陶、瓷器著称于晋代)。
⑥匏(páo):酌茶的瓢。
⑦公刘:周公的族祖。
⑧晔(yè):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
⑨春敷:春天盛开的花朵。
【简评】
杜育的《荈赋》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种植到品饮全过程的作品,完整构建了茶事的文化框架。第一次写了“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第一次交代“初秋”的采摘时节,第一次写“出自东隅”的宜茶器具,第一次描写了茶汤的“沫沉华浮”的特点,第一次写了“调神和内,倦解慵除”的茶的功效,这五个“第一”,使《荈赋》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令人瞩目。后世陆羽的《茶经》受其影响颇深,在《茶经》中数次提及。
诗句大意如下: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描写峰灵毓秀的山岳是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生长茂密“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以及“初秋、农闲”是采茶制茶的时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简,出自东隅”,煎茶之水要舀取岷江的清澈活水,品茶的器具则选择出自东边浙江一带的越窑陶瓷。
“酌之以匏,取式公刘”:用匏瓜做成酌取茶汤的瓢,款式采用周朝的祖先“公刘”所用之匏。借用周代礼器“匏”分茶,既体现了饮茶的仪式感,也暗示茶文化与传统礼制的融合。
“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描绘茶汤的色泽与动态美感,煎好茶汤,茶“沫”下沉,精 “华”上浮,光彩白如雪,靓丽似春花,将饮茶提升至审美层面。
“调神和内,倦解慵除”:描写饮茶功效,喝过茶汤,身心调和,困倦顿消,慵懒尽除。
《荈赋》客观地描写茶的生长、采摘、煮饮的情景及其功效。从这篇世界最早的茶赋可以体会那个时代的茶道生活之美。
【作者简介】
杜育(?-311),字方叔,襄城邓陵(今河南襄城县)人。西晋诗人,文学家。永兴年间拜汝南太守,永嘉中进右将军,后为国子祭酒,有集二卷。
撰稿:敖海军 李淼
2025年3月29日